法制局建議高中以下宜評估停課至月底或期末 指揮中心:若教育部有方向會再討論
立法院法制局近期發布「校園停課標準問題淺析」議題研析報告,指出教育部於2022年4月間修正發布「校園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暫停實體課程實施標準」 (即新停課標準),標準發布後,由於較難實施全校暫停實體課程,引發國小以下學童家長不滿,擔憂12歲以下孩子未普遍施打疫苗,恐危害健康;各縣市做法也不一。教育部回應,後續校園相關措施,將持續配合指揮中心及視疫情發展滾動評估修正。指揮官陳時中今記者會被問此事僅說,和教育部相關的部分,若教育部有基本方向會跟指揮中心討論。
教育部表示,如學校實施暫停實體課程人數增加,造成學校在課務運作上發生困難,學校仍可考量其運作量能調整授課方式,並依教育部修訂之「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居家線上學習參考指引」,先行規劃同步、非同步、班級分組等彈性做法,以利未到校學生實施居家線上學習。另學生家長如有基於防疫目的,為其子女向就讀學校請假者,學校可審酌個案情形,從寬認定給予防疫假,不納入學生個人出缺席紀錄,亦不會因此扣減其學業成績評量。
立法院法制局發布「校園停課標準問題淺析」議題表示,為維護校園健康,完善校園之停課標準,本文擬提供以下建議:
(一)視疫情發展緊縮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之停課標準
依新停課標準第參點第一項第三款規定:「學校有確診個案或密切接觸者就讀班級達全校三分之一以上或達十班以上,該校得實施全校暫停實體課程,…停課天數得視實際疫情調查及風險評估後決定…」相較於原停課標準,2人確診,即得全校停課而言,新停課標準較為寬鬆。惟依臺大兒童醫院院長指出,2人確診即全校停課是有依據的,因為2人確診表示病毒有蔓延的可能 。且目前12歲以下兒童尚未普遍施打疫苗,欠缺保護力。家長團體更指出新停課標準等於「校園疫情大爆發才停課」,根本來不及防疫,加上目前科學研究還不知道染疫後對青少年是否有長期影響,很多家長希望教育部緊縮國小停課標準,例如一校有4到5人確診就要全校停課 。另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於2022年4月26日的最新研究顯示,兒童及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染疫,約每4人中就有3人驗出抗體 。因此,為保障校園中兒童及青少年之健康,及時阻止疫情蔓延,建議視疫情發展,由各縣市依實際情形緊縮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之全校停課標準。
(二)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宜避免短期反覆停課復課
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表示,本次疫情高峰有可能落在今年5月中下旬 。國內多位專家也認同疫情高峰應該在今年5月底,且疫情至少會延續兩、三個月 。次依前揭新停課標準第參點第1項第3款規定,得實施全校暫停實體課程之學校,其停課天數得視實際疫情調查及風險評估後決定。據此,既然目前疫情正處於指數上升之階段,且高峰預估將落於5月底,從風險評估的角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宜評估直接停課至5月底或學期末(6月底)之可行性,避免短期內反覆停課復課,徒增染疫風險並減少師生困擾。
(三)國小以下學校並行實體課程與遠距教學
因疫情延燒,國內停課的學校和班級日增,有的家長認為停課改遠距教學比較安心,但也有家長不希望停課,因孩子在家沒人照顧 。此種問題在國小及幼兒園最為明顯。事實上每個家庭狀況不同,雙薪家庭通常不希望停課,但有家庭主婦(夫)或三代同堂家庭往往更希望改遠距教學。在現行較為寬鬆之停課標準下,為兼顧兒童照顧與疫情防控,教育主管機關宜提供資源協助國小以下學校並行實體課程與遠距教學 ,讓家長有符合實需之選擇機會。
(四)大學停課標準等事項宜尊重大學自主
近日因疫情升溫,若干大學以校地小,隔離空間不足為由向教育部請求全校暫停實體課程,改採遠距教學至學期末。惟教育部僅允許全校暫停實體課程5至9天 。臺灣學生聯合會也發表跨校學生聯合聲明,認為大學校園中流動人員複雜且匡列難度高,教育部新停課標準過於僵化,呼籲教育部給予各校停課的自主評估權限 。
依停課標準第參點第2項第3款規定,實施全校暫停實體課程之學校,停課天數得視實際疫情調查及風險評估結果後決定,並應事先通報教育部應變小組。換言之,依新停課標準,有關停課天數並非由教育部逕行決定,亦無一定天數之硬性規定。再者,依新停課標準第參點第7項規定:「本部成立暫停實體課程實施應變小組,協助學校、各縣市政府處理暫停實體課程實施相關疑義;如欲採取有別於本實施標準之作法,應與本部應變小組研商後實施,以兼顧校園健康安全,並保障學生受教權益。」因此,有關大學停課標準或天數等相關事項,仍得於兼顧校園安全與受教權等一定條件下,採取有別於新停課標準之作法。綜上,由於大學校園出入人員遠較高中以下學校複雜,且各校規模或特性不一,基於憲法保障大學自治之精神,有關大學停課標準或天數等相關事項,教育主管機關宜於前揭條件下,參酌各校疫情實況及校園環境等因素,尊重大學之自主決定。